在西汉刘向的《说苑》卷十一中,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魏文侯与他的大夫们饮酒的场景。文侯规定,如果有人饮酒不尽,就要用大酒杯罚他“浮一大白”。有一次,公乘不仁违反了这一规定,但文侯并未立即执行,而是引用《周书》中的“前车覆,后车戒”的警句,强调作为君主和臣子,都不能轻易违背命令。最终,文侯认可了公乘不仁的谏言,不仅接受了罚酒,还尊他为上客。这个故事中,"浮一大白"的成语由此而来,原指罚饮一大杯酒,后来泛指满饮一大杯,表达对喜讯或赞美的庆祝。
"浮一大白"一词出自汉代刘向的《说苑·善说》,讲述了魏文侯与公乘不仁之间的饮酒礼仪和智慧对话。成语的使用场景包括在得到好消息时,人们会举杯畅饮,以此来庆祝和表达喜悦之情。例如,在清代曾朴的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中就有这样的用法:“得此喜信,胜听挞音,当浮一大白。”这就是“浮一大白”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