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里的红包
党员干部能收吗?
微信收发红包是常见的社交方式,但红包无论形式如何,都可能暗藏风险。微信红包本就属于财物,违规收受即使形式翻新,违纪本质不变。
福吉
党员干部都不能收微信红包吗?
关键在于甄别对象与性质,下面这些案例帮大家区分。
有福
哪些微信红包绝不能收?
管理和服务对象红包:严禁收受
案例:某镇党委副书记彭某某在商会微信群多次抢收私营企业主红包3万余元,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
与职权相关的婚丧喜庆红包:严令禁止
案例:某区教育考试中心科长钟某,借女儿百日宴、父亲住院收受承包商微信红包各1000元,并涉及其他违纪,受到开除党籍、政务撤职处分。
“吃拿卡要”红包:坚决杜绝
案例:某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鲁某,违规微信收取企业“罚款”2000元并索要香烟,甚至关停其网店,受到政务记大过处分并调离岗位。
节点礼金往来红包:务必警惕
案例:某人社局调研员赵某,在元旦春节等节点,收受服务对象微信红包等共4.8万元,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
特殊场景红包需谨慎甄别
商协会、企业工作群红包:不宜抢收
属于违规收受礼金,可能影响公正履职,破坏政商关系。
单位工作群红包:把握尺度
避免影响工作、破坏同志关系。在关键时期(如干部调整)发红包拉票,或频繁强制接龙,易构成违纪。
亲友群红包:适度为宜
属正常交往,但党员干部需自觉净化圈子,做到交往有界、收发有度。
节点礼金往来红包:务必警惕
案例:某人社局调研员赵某,在元旦春节等节点,收受服务对象微信红包等共4.8万元,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。
这三种红包碰不得
红包虽小,可能是“围猎”陷阱!党员干部必须禁止:
01
任何带有工作贿赂性质的电子红包(无论金额大小)。
02
以红包形式进行的赌博或变相受贿。
03
接受或赠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红包或电子礼券。
纪法链接
01
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
第九十七条: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、礼金、消费卡(券)和有价证券、股权、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,情节较轻的,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;情节较重的,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;情节严重的,给予开除党籍处分。
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的,依照前款规定处理。
02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》
第三十四条: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、礼金、有价证券等财物的,予以警告、记过或者记大过;情节较重的,予以降级或者撤职;情节严重的,予以开除。
党员干部必须交往有界,仔细甄别红包性质,防范以“感情”为名的“围猎”!
今天的“有福释纪”就到这里啦~
你学会了吗?
欢迎点赞、转发、收藏“一键三连”!
下次再见!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、福建纪检监察公众号
供稿: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纪委
编辑:陈慧
校对:白玮 林信心
审核:许翊埔 覃晓清
©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全媒体工作中心
为蓝朋友点赞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
福建消防向上滑动看下一个福建消防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,选择留言身份
原标题:《微信里的红包,党员干部能收吗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