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等来一句
“这个比赛不加综测分的哈”
那么
到底大学里哪些竞赛值得参加呢
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
至少有所收获呢?
参加学科竞赛越多越好吗?
参赛要集中火力
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不是越多越好,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兴趣、专业特点以及个人职业规划来选择合适的竞赛。参加学科竞赛有多方面的益处,但是,如果盲目追求数量,没有针对性和深度,可能会导致参赛成绩不佳,甚至影响学业。
在选择参赛项目的时候,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:
1. 预期目标:明确参赛目的,是为了提升能力、学术交流还是获奖证明,根据目标合理规划投入的精力。
2. 竞赛的含金量:选择那些在行业内有影响力、能够真正锻炼能力和展示水平的竞赛。参加竞赛的目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,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竞赛的奖项。
3. 个人兴趣与专业匹配度:参赛项目应与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长相结合,这样才能更有热情和动力去参与。
4. 时间节点:比赛节点最好与在校课程安排协调,比如刚好在课程较少或专业知识适配度较高的时间参加竞赛,确保参赛活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。
5. 导师指导:优先选择学校配备导师指导或赛程安排导师指导交流的比赛,提高参赛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。
如何辨别高质量竞赛?
打竞赛的目的不同
择赛渠道就会有所不同
你为何想要打竞赛?
请对号入座
⊙校内评奖评优
通过访问学校教务处、学院官网或咨询辅导员、班级助理等获取学校或学院认定的赛事名录。习惯在社交平台获得信息的同学要特别留意不同学校、同一学校不同年份认定标准的差异,务必找到本校认定的赛事,以确保符合学校认可的标准。
⊙校外提高就业竞争力
⊙升学
大家可以根据《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》竞赛目录,择优考虑!
注:该《报告》中的竞赛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通过竞赛主办单位自愿申报,专家工作组形式审查、网络初审和会议复审等环节发布的竞赛目录(大家也可以关注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”官网,榜单以最新更新为准。)
竞赛是提升自己的一种途径
而不是唯一目标
保持好奇心,享受学习的过程
成长的道路就会更加精彩!
监制|吴文建余新花 责编|陈显婷 编辑/制作| 占尘雪
本文整理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、中国教育在线、
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