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言】:指讲、说;言论、见解、意见、说明。 另外,含有以下释义:
(1) 话,言语,口语。又特指怨言、谤言 [speech;spoken language]父母之言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将仲子》又
(2)诸兄之言。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(3) 言论;见解;意见 [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]如何昊天?辟言不信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(4) 言论;见解;意见 [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]言无二贵,法无两适,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(5) 言辞;辞令;辞章 [one’s words;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;poetry and prose]无乃非盟载之言,以阙君德;而执事不利焉。——《左传》
(6) 政令;号令 [government decree;order]有不祭则修意,有不祀则修言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韦昭注:“言,号令也。”
(7) 誓言;盟辞;约言 [oath;pledge;promise]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——《楚辞》
(8) 誓言;盟辞;约言 [oath;pledge;promise]史载笔,士载言。——《礼记》。郑玄注:“言,谓会同盟要之辞。”
(9) 建议;主意;计策 [proposal;idea;plan]我言为服,勿以为笑。——《诗·大雅》
(10) 学说;主张 [theory;view;position]“杨朱、 墨翟之言盈天下。天下之言,不归 杨则归 墨。”——《孟子》
(11)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[sentence]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“思无邪。”——《论语》
(12)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[sentence]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——《史记》
(13)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静言思之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(14)无义,用于句中或句首,作语气助词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——《左传》